国际专家云集2017理大专业及持续教育学院医护研讨会 探讨医护服务及融资改革课题
2017年03月09日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专业及持续教育学院(CPCE)辖下专业进修学院(SPEED)及香港专上学院(HKCC)於2017年1月16日在理大红磡湾校园举行CPCE医护研讨会 (http://healthconf2017.cpce-polyu.edu.hk)。
是次研讨会获得十九间医护和高等教育机构的支持及赞助,并邀请了逾50位来自澳洲、日本、英国、加拿大、中国内地、香港、台湾,以及泰国的学者及专家发表研究论文。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长陈肇始教授太平绅士与理大CPCE院长阮博文教授联袂主持研讨会开幕仪式。
这次研讨会的主题为「医护服务及融资改革:对商界、医护人员及病人的影响」,大会希望透过对话、创见及长期协作,探讨多项与医护相关的服务方案、融资改革、教育培训等课题。研讨会吸引了逾250位医护界的专家、学者及学生参加。研讨会更邀请了来自亚太区的专家学者发表主题演讲。
主礼嘉宾香港特区政府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长陈肇始教授首先祝贺此研讨会第二年成功地举行,她认为此次研讨会能够邀请来自不同地区的专家学者,发表论文并分享研究成果,并与本地的医护界代表作学术交流,对整个业界而言,是十分重要、适切及别具意义。她指出香港与其他先进经济体系一样,均面对人口老化、医疗科技发展令医护成本增加,以及市民对相关服务的期望愈来愈高等问题。「面对上述挑战,香港政府正致力维持本地医护体系的均衡和长远发展。」陈教授补充道,政府在扩充、更新及建设医院的同时,亦尝试找出更多方法平衡公、私营医护界别的协作和发展。
理大CPCE院长兼研讨会主席阮博文教授发表题为「The Lack of Progress in Health Systems Reform in Hong Kong: Reasons, Implications, and the Way Forward」的论文,阮教授主讲时指出,港人的平均寿命达全球之冠,本地医护体系亦被列为全球最有效率。阮教授称所有本港居民均可於公立医院接受高度资助的服务,即使经济困难的人士亦得到医护保障。可是,香港医护及长期护理服务正面临沉重压力,导致非紧急病患和长期医护服务的轮候时间过长。
阮教授说:「由於出生率下降及人均寿命延长,香港正面临人口老化。随著缴税的劳动人口收缩,支持公共服务运作的税收也下跌。现时,医护及长期护理服务体系均主要靠税收支撑,但税收未来将显著减少。现今的医疗制度主要以提供急性治疗及住院服务为主导,营运成本不但高昂,而且不符合病人的最佳利益,最终加剧资源不足的情况。有鉴於此,社会应整体投放更多资源於基层医疗、日常护理及家居照护服务上,以解决医护及长期护理服务欠缺成本效益的问题。」
阮教授对未来香港公营医护服务的改革提出多点建议。鉴於政府的财政储备高逾八千亿港元,阮教授遂建议政府把部分储备用以成立「未来医护基金」,即使面对劳动人口及税收下跌,本港的公共医疗及长期护理服务未来亦可得到「未来医护基金」的补助。另外,政府应该把现时医管局的拨款安排,改为「钱跟病人走」的模式。阮教授亦建议政府成立中央的「衞生管理局」,统筹基层衞生保健、医院服务及长期医护等。阮教授并建议政府尽快推出全民谘询,探讨长期医护服务的融资策略。
阮教授说,为了配合上述需求,PolyU SPEED及HKCC开办的健康学课程,让学生能够学习不同的相关技能,帮助他们日后投身医护行业。2017/18学年,PolyU SPEED将计划推出全新的商业(荣誉)文学士(医务行政管理)课程,为医护界培育相关人才。HKCC亦开办健康学副学士课程。
PolyU SPEED高级讲师兼研讨会筹委会主席方玉辉医生亦分享道,PolyU SPEED於2014年起开办应用科学(荣誉)理学士(健康学)课程,提供基本医护的专修科目。这项课程为医护界提供生力军,培育一班拥有学士学位资历并拥有健康学专科知识的人才,以担任医护界非专业级别的中层职位,填补社会对相关人才培训的空缺,课程具备巨大市场潜力,主要培训范围集中在社区健康计划、医护政策、医保、长期医护服务等。毕业生就业前景理想,可以投身医管局、私营医院、非政府机构,医护教育代理以及药业公司等工作。
另一位嘉宾讲者David Briggs教授(Adjunct Professor, College of Health Systems Management, Naresuan University of Thailand; Editor,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Health Management; President, Society for Health Administration Programs in Education),发表题为「Health Reform: Critical Challenges for Health Systems Management - Australian Perspectives」的论文,他分享现时澳洲医护系统改革所面对的主要挑战,包括财政下行压力及社会对医护服务范畴不断增加的要求,同时须确保政府投放适当资源令长期病患及老年人都能获得合适的照顾组合方案,并持续关注医护服务的质素及安全。Briggs教授在会上亦提出最新的医疗改革主题及方案。
两位日本学者分析日本政府过去数十年进行公共医护改革的过程、经验及理念。长谷川敏彦教授(President, Future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发表题为「Historical Overview of Health Sector Reform of Japan and its Future Perspective」的论文,他主要回顾日本医护改革的历史,并提出他对医护改革未来发展的看法,长谷川敏彦教授推算香港、韩国、新加坡、台湾、泰国,以及其他亚洲地区,将较日本晚10至20年进入老龄化的人口结构;各地区须在未来半世纪赶紧行动,互相研究,彼此学习,才能建立新的医护体系。
日本东邦大学医学部医学科社会医学讲座/公众卫生学研究室的长谷川友纪教授则发表题为「Health Sector Reform–Japan’s Experience」的论文,他分析安倍晋三政府提出的社区为本综合护理架构,如何影响日本医护体系发展。长谷川友纪教授认为社会整体需要改革,才能有效处理人口老化带来的医护问题,并令到国家及社会体系持续发展。
Phudit Tejativaddhana博士(Assistant to the President, Comprehensive Operations, Naresuan University; Assistant Professor, College of Health Systems Management, Naresuan University)发表题为「Health Reform: Perspectives from the Thai Experience」的论文,他指出泰国已推行全民医保计划,现时该国如其他发达国家一样,因城市人口增加及人口老化,导致中高收入人群需要面对成人死亡率及相关风险因素,并因上述环境因素的改变而要对医护体系结构作出改革。泰国以世界衞生组织的区域医护系统(District Health Systems)为蓝本,向当地的医护体系推行改革,Tejativaddhana博士讨论现时泰国医护体系推行的区域层面改革,如何改善基本衞生服务质素及加强区域医护局的管理及管治效能,从而符合最初发展区域医护系统的概念。
全民医护保障一直被各国视为改善人口健康的重要指标,台湾於1995年历史性推出全民健康保险计划,并於2015年庆祝推行该全民医保计划二十周年。长庚大学医务管理学系暨医务管理研究所卢瑞芬教授在她题为「Beyond a 20-Year Journey of 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 in Taiwan: Challenges Ahead」的演讲中,演示台湾全民健康保险计划的重点发展、最新融资改革,以及未来医生培训及对长期护理方面的挑战。
中国自2009年推出医护改革以来,取得重要的进展,成功建立基本医保系统,保障城乡居民的健康。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助理教授张慧博士指出,由於医保的复杂性和系统性,中国的医保系统改革现时面对很多挑战,在张博士发表题为「Health Care System in China and Recent Reform Initiatives」的论文中,她指出医护改革需要向前迈进,全面推广医保改革、医疗服务提供模式,以及综合基本医保方案。
研讨会随后分为五节分论坛,讨论约35份有关医护服务及融资改革的课题,包括「医护改革」、「融资及管理」、「医护服务」、「教育与培训」及「社区为本医护计划」。

主礼嘉宾和嘉宾讲者与一众2017理大专业及持续教育学院医护研讨会筹委会委员,以及来自合办机构、赞助商及支持机构的代表合照。